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牵头公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全称《规划》),使得成渝地区沦为时隔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之后,第三个公布规划的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将基本竣工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值得一提的是,比起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规划》获批的范围有所增大。回应,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回应,摊子砖得过于大,就像撒胡椒面。范围增大了,更加便于国家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划》明确提出了一轴两带上、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除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外,还将重点建设川南、南遂广和约万三个城镇密集区。同时,《规划》还明确提出了探寻创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探寻彰显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保证到2030年城市空气质量全面合格、打造出34个千亿级园区等亮点。对于外界诟病的区域内两个核心城市背向发展的问题,《规划》明确提出了系列措施不予均衡。比如,《规划》拒绝,川渝两省市不应联合研究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同前进重点任务实施。此外,发改委和住建部将强化对《规划》实行情况的追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主动的组织积极开展对《规划》实行情况的评估。中西部城市群全面前进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建设19个城市群。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中西部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占有了最重要地位,规划纲要尤其明确提出,将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领北部湾、山西中部等城市群发展,构成更加多承托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回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在拒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更为多元化,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对于大运量的倚赖渐渐上升,且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让中、西部地区离海更加将近,靠海、沿边等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起到早已被弱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认为的必须发展壮大的五个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又具有另一重愿景,那就是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起,构成长江经济带。实质上,按照本次公布的《规划》,成渝城市群不仅要扮演着西部大研发的最重要平台以及国家前进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示范区,也将增强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研发等国家战略的承托起到。